中国哈尼族诗人哥布诗歌中的自然书写与文学想象

Main Article Content

Haochang Li

บทคัดย่อ

本文对中国哈尼族诗人哥布的 11 部主要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探索了他在自然书写、母语运用以及文化与社会批判方面的独特表现。通过详尽的文本分析与社会文化理论框架的应用, 研究深入揭示了哥布作品对哈尼族文化的反映及其对现代化影响的批评性视角。研究结果显示, 哥布的诗歌不仅在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还为现代诗歌创作与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 他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与内容, 展现了对文化多样性和环境问题的敏锐洞察, 为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此研究不仅能增进我们对哥布作品的深刻理解, 也能丰富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作用的认识, 尤其在文化保存、社会批评和文学创新方面。

Downloads

Download data is not yet available.

Article Details

บท
บทความวิจัย

References

范俊军. (2005). 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 (6), 42-47.

哥布. (1992). 母语. 云南民族出版社.

哥布. (1996). 遗址. 云南民族出版社.

哥布. (1997). 少年情思. 云南民族出版社.

哥布. (2001). 大地雕塑: 哈尼梯田文化解读. 云南人民出版社.

哥布. (2001). 空寨. 云南人民族出版社.

哥布. (2010). 祖传的词——一个哈尼诗人的自述. 云南民族出版社.

哥布. (2012). 神圣的村庄. 云南民族出版社.

哥布. (2015). 布谷声声. 云南人民族出版社.

哥布. (2015). 瑰丽红河. 云南出版集团.

哥布. (2017). 元阳故事. 云南人民族出版社.

哥布. (2019). 醒来的西隆山. 云南人民族出版社.

晋鸣. (1998). 大地的根上发出的声音──哈尼族诗人哥布和他的诗集《母语》. 民族工作, (5), 39-40.

鲁枢元. (2009). 生态批评视域中 “自然” 的涵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 8-16.

马绍玺. (1997). 在文化的追忆中——哈尼诗人哥布诗歌文化内涵初探.民族文学研究, (3), 36-40.

马绍玺. (1997). 哈尼族诗人哥布诗歌的文化内涵.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87-91.

冉隆中. (2011). 原生态诗歌的出路和困境——以哈尼族诗人哥布为例. 大家文学杂志社(Eds.), 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 (第三辑) (pp. 289-3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陶斯印. (2017). 哥布双语诗歌创作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

王宁. (1995). 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02), 54-62.

王宁. (2002). 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 外国文学, (6), 48-55.

杨娇. (2020). 大地之子的民族文化信仰——以哥布《神圣的村庄》与吉狄马加《一个彝人的梦想》为例比较分析.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9), 122-125.

杨运来, & 魏婕. (2017).当代红河哈尼族文学中的神灵礼赞——以哥布的诗歌为例.红河学院学报, (2), 1-4. https://doi.org.10.13963/j.cnki.hhuxb.2017.02.001

杨雪冬. (1999). 西方全球化理论: 概念、热点和使命. 国外社会科学, (3), 36-42.

于坚. (1992). 倾听哥布. 哥布,《母语》(pp. 1-3). 云南民族出版社.

载哥布. (1992). 母语. 云南民族出版社.

中国作家网. (2021). 云南省作协主席、副主席简介. 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1/2021-0713/487270.html

曾道荣. (2010).自然书写:从政治语境到生态向度——兼论寻根文学的生态意识写作转向.文艺争鸣, (3), 162-165.

张淑华, 李海莹, & 刘芳. (2012).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心理研究, (1), 21-27.

钟相达. (2000). 抒情: 哥布诗歌的一种基本姿态.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36-39. https://doi.org/10.13963/j.cnki.hhuxb.200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