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曼谷三奶廟之“李三娘”神祗研究

Main Article Content

吳雲龍

บทคัดย่อ

泰國曼谷的三奶廟 (Sam Nai Keng Shrine),又名“三奶夫人廟”,是泰國曼谷地區(京、吞兩府)唯一一座祭祀陳、林、李三位夫人的神廟。當前,該廟隸屬於泰國客家總會下轄的神廟保管委員會管理。曼谷三奶廟不僅是泰國曼谷地區客家族群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探究客家文化在泰國發展、變遷的重要依據。藉助田野考察對曼谷三奶廟中“李三娘”神誕儀式的分析,以及對曼谷三奶廟創建背景的探析不難發現,“李三娘”實際為客家“姑婆”信仰的一種變遷,同時也是天地會“洪門”組織“拜月”思想的信仰實踐。因此“李三娘”的神祗來源及其被客家族群的奉祀,是多種歷史緣由及社會發展所共同構建的一種神祗信仰。

Downloads

Download data is not yet available.

Article Details

How to Cite
Yunlong. (2020). 泰國曼谷三奶廟之“李三娘”神祗研究. วารสารศิลปศาสตร์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ธรรมศาสตร์, 20(1), 165–183. https://doi.org/10.14456/lartstu.2020.8
บท
บทความวิจัย

References

謝重光、鄒文清.(2011.04).《三聖妃信仰與三奶夫人信仰關係試析》.《文化遺產》.廣州: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葉明生.(2010.05). 《臨水夫人與媽祖信仰關係新探》.《世界宗教研究》.北京: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鐘晉蘭.(2011.03).《粵東的閩籍客家移民與民間信仰流變——以紫金縣的天后與三奶夫人信仰為例》.《嘉應學報》.梅州:嘉應學院。

胡小偉.(2003.02). 《宋代二郎神崇拜》.《世界宗教研究》.北京: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吳鴻麗.(2014.10). 《通遠王崇拜:宋元時期泉州的神緣與商緣》.《福建論壇》.福州:福建社會科學院。

黃炳林.(2015.02). 《九日山昭惠廟》.《福建史志》.福州:《福建史志》編輯部。

陳思慧、鄭一省.(2014.01). 《泰國的客家人與客屬總會》.《八桂僑刊》.南寧:廣西民族大學出版社。

石奕龍.(1996.03). 《臨水夫人信仰及其對民俗活動的影響與解釋》.《民俗研究》.濟南:山東大學。

廖楚強.(1998.02). 《東南亞客家社會的回顧與展望》.《海交史研究》.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夏雪、孫舫.(2014.03). 《近代洪門組織在東南亞安全空間中的生存與發展》.《八桂僑刊》.南寧:廣西民族大學出版社。

[美]何翠媚.(1996.02). 《曼谷的华人庙宇:19世纪中泰社会数据源》陈丽华 译.《海交史研究》.泉州: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张中奎.(2012.01). 《一份清水江文书的年代考论》.《农业考古》.南昌:江西社科院。

徐钰.(2015.03). 《清水江文书纪年格式之“天运”考试》.贵阳:贵州大学学报。

王琛發.(2016.04). 《17-19世紀南海華人社會與南洋的開拓——華人南洋開拓史另類視角的解讀》.《福州大學學報》.福州:福州大學。

秦淮夢.(2014). 《李三娘出生地及生年初考》.一讀網.https://read01.com/OaKAa.html#.WYf2bXDp-Ow. 轉引:福州新聞網。

張振英.(2016). 《為何唯獨馬鼻李三娘沒有祖廟?》.《福州晚報》.《閩海神州》。

葉明生.(2016). 《澳門臨水夫人信仰源流與發展調查及考探》.《澳門陳靖姑文化論壇——首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蕭登福.(2016). 《從南宋白玉蟾語錄看閭山教的源起》.《澳門陳靖姑文化論壇——首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葉明生.(2017). 《從生育神到“海絲”路上之海神——臨水三夫人信仰文化的傳播與嬗變探討》.《第二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澳門:澳門臨水宮。

謝重光、鄒文清.(2011). 《三聖妃信仰與三奶夫人信仰關係試析》.《文化遺產》.廣州: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林亦修、魯益新.(2016). 《地方化:溫州陳靖姑宮廟神班研究》.《澳門陳靖姑文化論壇——首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張帆.(2016). 《被賦形的良願:閩北上佛婦女與夫人“小經”的持誦》.《澳門陳靖姑文化論壇——首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鐘晉蘭.(2016). 《三奶夫人信仰與地方社會——以廣東河源與惠州的田野考察為重點分析》.《澳門陳靖姑文化論壇——首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轉引:丘尚質、李貫中《閒話阿婆廟》,《河源文史資料》第3輯,河源市政治協商委員會編,第63-66頁。

林曉平.(2012). 《客家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鐘晉蘭.(2016). 《奶娘變天后:河源臨水夫人與天后信仰的混融性調查》.《地方文化研究》.南昌:江西師範科技大學。

閩西客家聯誼會編.(2012).《閩西客家外遷研究文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盧新康.(2017). 《陳靖姑信仰傳播與移民關係探討》.《第二屆澳門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澳門:澳門臨水宮。轉引:劉善群:《試論寧化石壁與客家世界密不可分的親緣關係》,李智 編《客家》,1997年第03期。

謝崇光、藍青.(2012). 《宋代以來閩西、粵東臨水夫人信仰流變考》.《閩粵臺民間信仰論叢》謝崇光 著.北京:海洋出版社。轉引:李漢庭:《潮汕的女神》,自“潮汕之窗”網:www.chaoshang.net/cswin/index.php.

曾材.(2002). 《寧都城廂的寺廟與廟會》.《寧都縣的宗族、廟會與經濟》.劉勁峰 編.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資料研究中心.法國遠東學院。

勞格文.(2002). 《寧都縣的宗族、廟會與經濟》序論.劉勁峰 編.國家客家學會、海外華人資料研究中心.法國遠東學院。

王馗.(2009). 《佛教香花——歷史變遷中的宗教藝術與地方社會》.上海:學林出版社。

李春沐、王馗.(2013). 《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樂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鄭振鐸.(1954). 《中國俗文學史》.北京:作家出版社。

段立生.(1996). 《泰國的中式寺廟》.曼谷:泰國大同社會出版有限公司。

李恩涵.(2015). 《東南亞華人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巫秋玉.(1996). 《海外客屬社團述略》.蔣炳釗 等著.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客家研究中心 編:《關於深化客家研究的思考》.北京:燕京文化藝術研究會。

[美]安樂博.(2015). 《試論嘉慶七年廣東省惠州府天地會起事》.張蘭馨 譯.自: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中國會黨史研究會 編:《中國秘密社會與民間文化:慶賀秦寶琦教授八秩華誕論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蕭一山. (1935).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北京:國立北平研究院是學研究會。

高享 注.(2009). 《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竇昌榮 選註.(1962). 《天地會詩歌選》.上海:中華書局。

(清)施鴻保.(1985). 《閩雜記》.卷五“陳夫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明•弘治)黃仲昭 撰.(1991). 《八閩通志》.卷五“祠祀•福州府•古田縣”.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明•嘉靖)夏玉琳 纂.(1963). 《建寧府志》.卷二十“叢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刻本。

(宋)黃岩孫 纂.(1989). 《仙溪志》.卷三“仙釋•祠廟”.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明)無名氏.(1980).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大奶夫人”.臺北:聯經出版社明刻繪圖本版。

(宋)胡太初 修趙與沐 纂.(1990). 《臨汀志》.卷十三“祠廟•三聖妃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